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做好应对极端高温天气保障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安全运行的预警信息》,要求结合供排水、供气、环卫、园林等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安全运行。

原文如下

关于做好应对极端高温天气保障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安全运行的预警信息

一、险情概要

根据省气象局重大气象信息专报(〔2019〕第06期)和省应急管理厅预警信息(灾害预警〔2019〕17号),预计我省沿淮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7-39℃,局部地区超过39℃,其他地区可达36-38℃。

二、影响范围

全省大部分地区

三、防范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市政公用行业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务必将夏季高温期间市政公用行业运行安全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有效应对,认真分析夏季高温期间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查找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结合供排水、供气、环卫、园林等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进一步落实责任,确保市政公用行业运行安全。

(二)加强供水保障工作

根据高温天气用水量大、生产紧张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城市供水生产安全管理,加大供水产能,保障城市居民用水安全。对于出现水源紧张的城市,要视供水生产供应情况,适时启动备用水源,保障居民正常用水需求。要加强供水厂网系统的巡查检查,减少管网破损等造成损耗。

(三)加强供气安全检查

重点加强天然气门站、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安全生产工作,严格岗位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消防设施运转正常,切实做好防火、防爆和高温预防工作,同时加强地下燃气管网的巡查和监护,严防燃气泄漏、爆炸事故的发生。严禁销售使用充装超期未检、过量充装等不合格的液化石油气钢瓶。

(四)加强对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检查

加强污水处理厂进水量及各处理构筑物的液位与水质监控;加大高温天气下重点设施安全生产监控,确保污泥消化池避雷措施有效,严防发生爆炸事故。加强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重点检查垃圾填埋场填埋气导排的安全性,避免因高温导致填埋气体发生爆燃事故,严格落实生活垃圾收运设施防爆、防高温、防火措施;要加强环卫、城管执法等车辆管理使用,避免因高温造成车辆爆胎、自燃等引发交通和作业事故。

(五)加强道路桥梁和污水排水管网等市政设施的安全监管

加强对城市道路、桥梁等设施的巡查和检修,及时排除故障和隐患,确保道路安全畅通。重点加强市政排水管网、污水管网、阀门井检查维护作业的安全防范,采取事先通风、预防中毒和现场监护救援措施,防止作业人员缺氧和中毒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

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全面浇灌园林绿化苗木,合理安排浇水时间。针对需水量大的苗木,特别是各绿地内的草花及近两年内新种植的苗木增加浇灌频次。加强古树名木防护,确保苗木安全度夏。同时加强监测和预警,做好高温期间园林绿化苗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七)加强公园管理,保障游客人身安全

公园要设置防暑降温服务站,做好高温防暑提示警示,并加强医疗、应急救援服务。夏季公园要适当延长开放时间,为居民提供消暑纳凉服务。动物园要做好高温天气下动物防暑降温工作,密切观察动物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及时救治。

(八)切实关爱职工,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各单位要严格执行极端高温天气停产停工有关规定,合理安排作业计划,适当调整作业时间,适时启动错时作业、轮流作业机制,按时发放劳保用品和高温补贴,加强防暑降温后勤保障工作,配备必要的防暑药品,及时供应茶水及清凉饮料,加强食堂饮食卫生管理,切实保障环卫工人、城管执法队员及协管人员、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员、市政园林绿化养护等一线工作人员安全健康。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应急值守,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如遇突发事件,要及时有效处置,并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上报信息。

QQ图片2019040414350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