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同其他投标者借用多家公司资质,统一报价串通投标,并约定利益共享,最终78个工程全部中标。近日,浙江省武义县检察院对一起涉案金额高达7.67亿元的特大串通投标案的首批24名被告人依法提起公诉。

2018年8月14日,武义县供水调度中心建设工程进行公开招标。施某伙同张某、董某等6人,使用12家公司资质串通投标。其中,施某借用3家公司资质,与自己父亲参股的武义立川建设有限公司资质一起参与投标。

施某与张某共同商定好上述12家公司的报价,以集中统一安排并错开报价的方式提高中标率,参与串通投标的人根据商定的报价填写标书投标,并约定中标后由中标人拿出中标价的百分之二进行分红。最终,该工程由武义立川建设有限公司以1900余万元中标。

经审查,2015年至2018年,施某等24人在武义县工程项目公开招标时,通过借用多家公司的资质,统一安排报价或围标方式进行串通投标,并以中标价的2%至8%或合股施工的承诺约定利益共享。案件涉及武义县北岭市民广场等工程项目78个,累计中标金额达7.67亿元。

此外,2017年8月,张某在不具备资质的情况下承接武义县一处拆除工程。后又发包给不具备资质的邓某,造成坍塌事故致一人死亡。已另案处理。

检察机关经审查后,对施某、张某等24名被告人以涉嫌串通投标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罪名依法提起公诉。

据了解,武义县检察院对已受理的7件48人串通投标案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目前已初步梳理出该系列案涉及全县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等项目,涉案中标金额近20亿元,并针对借用资质串标普遍、串标犯罪手段隐蔽、涉案主体之间形成关系网等特点,形成书面报告并向相关部门发送检察建议。

延伸阅读

一、围标串标,信用难修复

4月30日,国家发改委在《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中国”网站及地方信用门户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机制的通知》中,针对涉及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修复机制进行了具体规定。



《通知》明确规定,下列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均按最长公示期限予以公示,公示期间不予修复:

1.在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强制性产品认证等领域被处以责令停产停业,或吊销许可证、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信息;

2.因贿赂、逃税骗税、恶意逃废债务、恶意拖欠货款或服务费、恶意欠薪、非法集资、合同欺诈、传销、无证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故意侵犯知识产权、出借和借用资质投标、围标串标、虚假广告、侵害消费者或证券期货投资者合法权益、严重破坏网络空间传播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等行为被处以责令停产停业,或吊销许可证、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信息;

3.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不可修复的行政处罚信息。

二、围标串标怎么判?

《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中给予串通投标的投标人、招投标代理机构企业及主管、直接负责人被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二年内参与招标的资格,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和招标代理资格。但是《刑法》在“串通投标罪”中明确规定:

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何为情节严重呢?

三、如何认定围标串标?

1、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

2、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与投标人串通投标

jietu.png

底图2.jpg